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智光明 1348 — 14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8—1435 【介绍】: 僧。
山东武定人俗姓王字无隐
年十五出家,洪武中奉命两使西域
永乐间,擢僧录司右阐教,升右善世,召居北京崇国寺封国师号。
译有《大白伞盖经》。
智光
字无隐
山东武定州王氏子也。
父全。
母董氏。
幼而聪慧。
阅读辄不忘。
十五。
辞父母出家。
寻礼西天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
天竺声明记论之旨。
洪武己酉
以道广无涯。
未易津测。
繇是锐志参访。
五台
感文殊现相。
太祖高皇帝
闻其名。
召至钟山
命译其师板的达四众弟子菩萨戒。
词简理明。
众所推服。
丙辰
奉命访补陀。
江南诸名山。
踪迹殆遍。
甲子春。
与其徒惠辩等。
奉使西域
过独木绳桥。
至尼巴辣梵天竺国
宣传圣化。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
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
礼地涌宝塔。
西国人敬之。
师凡两往西域
太宗文皇帝
念其往返劳勤。
复与论三藏之说。
领会深奥。
大悦之。
乙酉
僧录右阐教。
明年
俾迎大宝法王
及还敷对多所毗赞。
赐图书舆服法供。
诏居西天寺
右善世
丁酉
召至北京
论义称旨。
俾居崇国寺
国师冠。
仁宗昭皇帝嗣位。
锡封。
号曰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
赐金印冠服。
复锡孔雀销金伞盖幡幢。
及银镀金携炉。
盆罐供器。
法乐几案。
坐床舆马。
诸物悉备。
诰曰(云云)。
仍广能仁寺居之。
宣宗章皇帝即位
内帑
北京旸台大觉寺
俾居之以佚其老。
并敕礼官
度僧百馀人为其徒。
恩德至厚。
无以加矣。
师。
乃出累朝所赐金帛。
及众信所施。
倩工累石。
为塔于寺侧。
期栖神于他日。
英宗皇帝即位之初。
加封师号。
赐玉印。
宝冠。
金织袈裟。
禅衣。
时服。
棕舆鞍马。
法器之类。
诰曰(云云)。
前后遭遇列圣。
眷待之隆如此。
师性行纯简。
朝廷凡命修建大斋。
惟诚惟恪。
每入对。
惟以利济万有为说。
仁宗所赐仪仗。
出入屏不用。
上知之。
遣中贵人问故。
对以平生但持经戒。
非有汗马之劳。
宠锡所临。
谨受藏之足矣。
用之岂不过耶。
上叹异之。
故制词极其褒重。
师于教义。
精达深奥。
所译显密经义。
及所传心经。
八支了义真寔名经。
仁王护国经。
大白伞盖经
并行于世。
弟子数千人。
各随其器。
而引掖之。
道望名世者。
数十人。
寿龄既高。
智益精敏。
有求而问之者。
即恳恳开说。
不厌不怠。
非养之有素。
讵能然耶。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
示寂。
戒其徒。
各勉精进。
讣闻。
上悼叹之。
遣官赐祭。
仍敕有司。
具葬仪。
增广其塔并创寺。
赐名西竺
茶毗得舍利盈掬。
莹洁如珠。
既葬。
其徒桑渴巴辣
进其遗像。
上亲制赞词书之曰。
托生东齐。
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
秉戒专笃。
行熟毗尼。
悟彻般若。
證明自然。
恬憺萧洒。
事我祖宗。
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
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
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
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
智炳几先。
云消旷海。
月皎中天。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智光字无隐庆云人,不详其氏族。
初出家时,居燕都法云寺,志业敏慧,苦心向学,内外典籍罔不研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可久北宋
可久
字逸老
钱塘人
天圣初
得度习教于净觉
无出世志。
喜为古律诗。
所居西湖祥符
萧然一室。
清介守贫。
未尝有忧色。
东坡钱塘
当元夕。
九曲观灯。
去从者独行。
入师室。
了无灯火。
但闻瞻卜馀香。
叹仰留诗。
有不把琉璃閒炤佛。
始知无尽本非灯之句。
蒲宗孟
钱塘古今诗。
求藁于师。
师曰。
随得随去。
未始留也。
闻者高之。
晚年杜门。
送客不踰阈。
辟谷安坐。
观练熏修。
如此十馀年。
窗外唯红蕉数本。
翠竹百个。
淡如也。
一日谓人曰。
吾死。
亦死。
择瑛公亦死。
未几皆验。
人嗟异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仁岳北宋 992 — 1064
全宋文·卷四○三
仁岳九九二——一○六四),又称寂静自号潜夫俗姓姜氏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释知礼遵式天台义。
后对知礼所创山家派义有异议,遂著《十谏书》、《雪谤书》等与知礼往复辩难,自成一系,被称为后山外派或杂传派。
石壁灵芝等寺,徙永嘉净社。
年老还乡,胡宿为请赐号净觉法师
晚年持律甚严,创隐沦堂休室以为燕居。
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三。
所著尚有《楞严经熏闻记》、《不二门文心解》、《金刚錍科》等多种,并存;又有《楞严经集解》,佚。
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吴兴掌故集》卷四。
仁岳
霅川姜氏子。
自号潜夫
法智南湖之化。
往依为学。
至水月桥。
掷笠水中曰。
吾所学不成。
不复过此桥。
法智器之。
居以东厦。
白昼焚膏。
专事细绎。
乡书至悉投帐阁。
未尝启视。
因出境分卫。
乘舟水行。
偃卧舒足。
豁然自得。
若拓虚空。
樯为之折。
每请益函丈。
撷大屧关大钥。
众望风畏之。
尝与十同志。
修请观音三昧。
因疾有间。
宴坐静室。
恍如梦觉。
自谓向之所学皆非。
乃述三身寿量解。
以难妙宗。
道既不合。
遂还浙阳灵山
慈云摄以法裔。
四明
乃加十三料简。
以斥之。
师复上十谏雪谤。
往复不已。
昭庆有请。
慈云为诗以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
云弗之止。
既迁石壁。
复徙灵芝
法智归寂
师临众自诧曰。
只因难杀四明师。
谁向灵芝敢开口。
有仁行人自永嘉
请居净社。
一住十年。
大弘法化。
以年老还乡。
霅守请主祥符
观察使刘崇广。
为奏命服。
枢密使胡宿
为请净觉之号。
晚年专修净业。
然三指供佛。
持律至严。
不以事易节。
创隐沦堂休室。
以为燕居。
治平元年春
谓门人曰。
我翌日午刻当行。
至其时。
说偈。
安坐而化。
塔全身于何山之西。
师著述甚富。
尤精于楞严。
故注笔甚勤。
有会解十卷。
熏闻记五卷。
文句三卷。
又为说题并忏仪等书。
世师家者。
可久灵炤别具。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仁岳字潜夫姓姜氏霅川人
法智南湖,往依为学。
法智器之,撰《问疑书》及《止疑》、《抉膜》、《指滥》、《十难》,以折他师,而辅四明甚力,后因疾宴坐静室,恍若梦觉,自谓向者皆非究竟,更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
《妙宗》者,四明所著也。
自此道不合,还浙阳灵山慈云摄为法裔。
四明乃加《十三简》以斥之,仁复上《十谏》雪 ,往还不已。
西湖昭庆移启相请,慈云为诗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禁。
既而迁石壁,徙灵芝,居永嘉净社十年,大弘化法。
霅守请主祥符观察刘从广赐紫枢密胡宿上其事行,赐号“净觉禅师”。
晚岁专脩净业,热三指于佛前,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明日日午,吾当行矣。
明日留偈安坐,入寂于隐沦堂休室,塔于何山之西隅。
仁岳著述极富,于《棱严》尤加意,撰《集解》十卷,《说题》一卷,《熏闻记》五卷,胡宿为之序,其略曰:“室中千镫,多光互入。
堂下六乐,正声相宣。
鼓吹妙经,藻火圆教。
法施岂有尽哉!
”其推许亦未为过。
葬后二百馀年,何山更为禅居净觉,塔地已夷为蔬圃。
仁乃见梦于僧曰:“塔处灌溉非便,乞迁之。
”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掬,乃具礼易葬他所。
此与东山神照迁塔事相类,皆能示兆于数百年之后,异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宝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宝悟者,嘉兴人
出家百岁宫,具足后精进毗尼,严行头陀行,兼修定慧。
金山、天宁、高旻、崇福诸宗师,皆获印可。
咸丰时推居金山首座,演唱要妙,被所薰发者不可胜计。
同治十年,退处宜兴铜官山,专事禅观,不涉外缘,生平耿介自持,不蓄徒子。
有归依者婉辞谢之,至于远来请益,则循循善诲,至老不倦。
光绪初,元大定主金山,迎至寺,振播宗风,衲子闻而至,室不能容。
时年逾七十,不倦津梁,每对众说,必爇香为度。
一日讲筵方罢,向众礼退,偃息片刻,即惊坐化,时光绪元年二月六日也。
留偈甚多,举其略云:“春华锦绣翠玲珑,雪岭高撑映碧空。
灵山一别重相晤,归来犹住九华峰。
”“一点灵丹万物通,六根应用去无踪。
八面玲珑空皎洁,觉来何处不相逢。
”“密密无踪切要亲,识神停处冷冰冰。
孤明彻隐无分晓,才有纤毫即是尘。
”“清风明月遍恒沙,七宝山河共一家。
照见五蕴皆空相,分明却是镜中花。
”“青山叠翠只数重,绿竹黄花鸟语风。
眼前尽是西来意,点头自肯道无穷。
”“净觉精严最上乘,何须探索苦追寻。
遍满虚空真实际,个里无私彻底清。
”“殿阁清幽古树深,巧鸟常啼雪里
顿入玄机谈妙趣,寰宇长留清胜因。
”“洞里宗风古寺家,烟云老鹤散天花。
般若光中谈秘密,相邀同吃赵州茶。
”时江南有宝初、宝月、宝印,与齐名,皆以向上接人,为一时宗匠,号为“四宝”。
同时楚北有“四明”,曰朗明永明、月明、妙明,皆弘演化道,辉映南北。
咸同间,佛法衰而复振,赖此数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牛云唐 673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35 【介绍】: 唐僧。
代州雁门人俗姓赵
幼愚钝。
年十二,入五台山华严寺为僧,以净觉为师。
受戒后,难于诵习。
相传三十六岁时,冒雪至东台,遇一老人现文殊像,后阅经典,目览所及,辄诵于口。
后无疾而终。
释牛云
俗姓赵
雁门人也。
童蒙之岁有似神不足。
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
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
年甫十二。
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
出家礼净觉为师。
每令负薪汲水。
时众轻其朴钝。
多以谑浪归之。
年满受具益难诵习。
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
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
我今跣足而去。
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诵经法耳。
时冒寒雪情无退屈。
东台顶见一老人然火而坐。
问曰。
如此雪寒从何而来。
老人曰。
从川下来。
曰。
从何道上何无屦迹。
曰吾雪前来。
老人却问曰。
有何心愿犯雪徒跣而至。
岂不苦也。
曰。
吾虽为僧自恨昏钝不能诵念经法。
此来欲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
老人曰。
奇哉。
又曰。
此处不见文殊更欲何之。
曰。
欲上北台去。
老人曰。
吾意亦然。
曰请师先行。
乃游遍台顶告别。
老人自西而去。
薄暮方到北台。
又见老人然火而坐。
颇为惊怪。
问曰。
适于东台相别。
为何先至。
老人曰。
师不知要路所以来迟。
虽承此语心乃犹豫。
只此老人莫应文殊也。
乃呜足礼拜。
老人曰。
吾俗人也不应作礼。
唯贪设礼情属不移。
良久老人
休礼。
候吾入定观汝前身作何行业而昏钝也。
老人闭目。
倏尔开颜语云曰。
汝前生为牛来。
因载藏经今得为僧。
而闇钝耳。
汝于龙堂边取一钁来。
与汝斸却心头淤肉即明快也。
遂得钁度与。
老人曰。
汝但闭目。
候吾教开即开。
因闭目。
次有似当心施钁身无痛苦。
心乃豁然。
似闇室立于明灯。
巨夜悬于圆月也。
开目。
乃见老人现文殊像。
语云曰。
汝自后诵念经法历耳无忘。
又于华严寺东院大有因缘。
无得退转。
乃行悲行泣。
接足而礼。
未举头顷不见菩萨矣。
后下山四支无损。
凡曰经典。
目所一览辄诵于口。
明年夏五月绕育王塔。
行道念经。
至更初乃见一道直光。
从北台顶连瑞塔基。
久而不散。
于光明中现宝阁一所。
前有金牌题善住忆菩萨授记之言。
依光中所现之阁而建置焉。
道化施行人咸贵重。
开元二十三年无疾而终。
俗龄六十三。
法腊四十四矣。
名亡上字。
承文殊记识本迹为牛。
故时号之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云唐 673 — 7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雁门赵氏。
幼入乡塾。
虽勤苦备至而曾莫之有所得。
见僧尼惟能合掌畏惮而已。
年甫十二。
父母使依五台山华严寺净觉师薙落。
既受具。
性益昏钝。
而负薪汲水。
时众异之。
逮年三十有六。
乃发愿面觌文殊从乞智慧。
庶几以进学成业。
隆冬盛雪。
遽跣登东台之绝顶。
见一老人附火坐。
云问其所自。
自山下。
曰我自山下来。
别无行迹。
岂欺我哉。
曰雪前来。
遂问云曰。
师奚为徒跣积雪中如此。
云语之故。
老人曰。
善哉已而。
又曰。
兹于菩萨既不获见者。
师复欲于何处求耶。
云曰。
必造北台。
老人颔首曰。
吾意亦尔。
师先往。
毋滞留也。
云因遍历台顶幽胜。
告别老人。
抵北台则薄暮矣。
仍见老人于绝顶附火坐如初。
怪而诘其先至之由。
曰吾知径路耳。
云独念。
以为非菩萨安能若是。
即呜足礼拜。
老人自以俗人固辞。
云拜不为止。
老人曰。
吾第为师入定观之。
乃闭目。
顷之开目语云曰。
师前身堰牛也。
以尝力挽藏经舟。
故获僧报。
然昏钝之质犹在者。
盖以心中有积劫瘀肉未去耳。
今当去之。
可就龙王堂中取钁来。
且使云谨闭目曰。
不闻吾语。
毋开。
施钁于𮌎前者。
然无痛苦。
而爽快殊甚。
老人曰。
瘀肉去矣。
但开目。
随开目。
则文殊菩萨前立。
谓云曰。
今而后。
汝于经教。
既善记持。
亦无忘失。
而于华严涧东院
因缘尤稔。
汝宜精进受吾付嘱。
云悲哀礼谢。
未举头顷忽然不见。
云后坐夏寺中。
绕育王塔。
经行持经。
夜将初鼓。
见光明一道。
从北台顶直照塔所。
久而不散。
中现宝阁。
金榜署善住字。
云曰。
昔菩萨固已授记矣。
其敢忽忘乎。
于是依所现建阁东涧院而居之。
极为世所推重。
呼之牛云
亦菩萨所表显
开元二十三年
无疾而逝。
寿六十三。
腊四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希最北宋 1015 — 1090
全宋文·卷一○四三
希最一○一五——一○九○),俗姓施湖州(今浙江湖州)人。
四岁出家,十五受教于钱塘名师慧才
治平中敷讲于秀州青龙镇隆平之塔院,后徙居胜果寺
元祐五年秋坐化,寿七十六。
赐号妙悟
见吕益梁《胜果寺妙悟大师碑铭》(《至元嘉禾》卷二一),《补续高僧传》卷二。
希最
霅川施氏子。
四岁出家。
十五传教观于广慈。
同门畏爱。
号为义虎
治平中
始敷讲于嘉禾隆平。
继徙居胜果。
有空室祟所栖。
师咒土掷之。
得片纸书。
今被法遣。
法力没。
当复来。
数日击物飏火。
变怪百出。
师诃之曰。
不闻恼法师者。
头破作七分乎。
乃为广说轮转因缘。
众僧声咒为其破障。
忽空中轰然。
掷朱书云。
汉朝烈士沈光
今知悔过谢罪。
且云。
蒙师法力。
当往生它化天矣。
自此遂绝。
师因净觉背宗。
上十谏书。
法智作解谤。
净觉复作雪谤。
法智在疾。
不复答。
净觉灵芝
对众诧曰。
只因难杀四明师。
谁向灵芝敢开口。
师不甘。
乃作评谤。
以极辩之。
其略有云。
近睹雪谤盛制。
所谓救生法二身。
雪增减二谤者也。
然此书一往可观。
再言有失。
解谤虽已焕然。
雪谤犹自冰执。
今据吾祖之格。
以评阇黎之谬解。
净觉见之曰。
四明之说。
其遂行乎。
元祐庚午秋
坐化。
阇维得舍利数百。
系曰。
慈辩虽教人。
每与禅衲游。
尝问道于大通
寄以书。
发缄睹黑白二圆相
恍然有悟。
答偈曰。
黑相白相。
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
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
洞庭山太湖上。
慈辩眼光。
出涯涘矣。
由是。
而知得台宗之真者。
不在言说间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希最姓施氏霅川人
四岁出家,覃恩得度。
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
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
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每崇所栖,希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
”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
希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
”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助其破障。
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
”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
”自此绝迹。
希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
法智在疾,不复答。
净觉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
”希闻之,乃作《评谤》以辨。
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
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灵炤北宋 ? — 1082
灵炤
兰溪卢氏。
幼失恃怙。
向兄求出家。
兄难之曰。
使系汝俱碎。
可从汝意。
师忻然入林。
成束。
置兄前。
曰果容入道。
用此系我。
俱碎无恨。
兄不能夺。
遂入宝慧寺。
誓去枕席。
香灯礼诵。
未期月。
诵通法华光明。
具戒后。
往依净觉吴兴
一家户牖。
无不通达。
初主吴山解空。
继迁景德
熙宁中。
云间超果。
自元丰以来。
于每岁春首
结净业社七日期。
预者二万人。
念佛获验。
不可纪录。
尝梦三圣仪相。
前跪作礼曰。
灵炤一生。
诵大乘经。
期生安养
为果愿否。
观音指曰。
净土不远。
有愿即生。
又诵经。
深夜忽梦普贤示身。
遂造其像。
诵经万部。
以严净报。
元丰五年冬
卧疾。
侍者曰。
安养之期已至。
遂面西累足而化。
阇维异香袭人。
舍利流迸。
结塔院东南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进明 ? — 1436
慧进
字栖岩
号止翁
山西霍州灵石人
姓宋氏
生于元至正乙未年
幼稚谙习佛语。
甫九岁。
遭兵失恃怙。
编荆孝养祖父母。
祖父母复没于草莽。
志慕出家。
礼邑元大云寺渐公。
落发执经。
繇洪武新恩得度。
入汴依古峰。
究通华严宗旨。
傍达唯识百法诸论。
意解心融。
众所钦服。
遂得法主之称。
太宗皇帝知之。
中官驰驿。
召至南京
备问楞严大义。
应对称旨。
赐紫衣。
命住天界寺
选俊秀僧徒从学。
更命于灵谷率高僧
篹修三藏法数。
及随驾之北京
海印寺
被诏。
领袖天下僧众。
大明门外。
普度大斋。
越月。
演说三聚净戒
利益幽显。
其斛顶幡竿。
并放异光。
赐玺书金襕衣。
左觉义
总督海内文学儒士高僧
海印经馆。
较大藏经。
因奏。
刊行藏教。
以辅治化。
当述诸序。
昭示遐远。
上从之。
亲制经序十三篇。
佛菩萨赞跋十二篇。
召至香殿赐坐。
赐梵相释迦
刻丝观音。
水晶数珠。
七佛之偈。
谕曰。
依是修行。
升左阐教。
而先后遭遇。
十七载
洪熙改元仁宗皇帝淘汰教职
唯师独膺嘉奖。
敕曰。
佛氏以能仁为教。
化导愚类。
以阴翊皇度。
利安庶品。
总教事者。
必在得人。
不以轻授。
尔左阐教慧进
究明宗旨。
严洁行。
简授兹任。
修习弥勤。
朕用尔嘉锡之敕命。
尔其益懋精进。
振乃宗风。
以称朕命。
钦哉。
宣德纪元宣宗皇帝
待以国老
赐毗卢冠织金磨衲。
诏于内翰
因多官并僧众。
对写金字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
尚膳供馔饮竣事。
灌顶净觉大国。
师奏请隆善开。
讲楞严会解。
听受缁素万馀指。
年弥高德弥邵。
耳。
清明
颜貌奇古。
性直而俭。
道旧荣国恭靖姚公国师
译主光公。
讲经隐峰琮公。
独芳莲公
月庭朗公。
高弟。
左阐教兼大兴隆住山广通
万佛住山广辩。
鸡鸣住山广载。
坛宗师广严。
学徒。
左善世广议。
右觉义广铭。
承旨讲经道深。
馀不尽举。
而其世寿八十有二。
僧腊七十有三。
正统元年闰六月
示寂于庆寿丈室。
讣闻。
上遣礼部谕祭。
茶毗于阜城
舍利灵骨。
立塔于浑河之西。
敕赐万佛山之原。
以褒异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灵照北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灵照姓卢氏兰溪人
出家宝慧寺。
未期月,通《法华》、《光明》二经。
因往钱塘,依香岩湛学教观。
久之,复之吴兴净觉仁岳,台宗户牖莫不通晓。
元丰中吴山解空寺,熙宁中迁华亭超果寺
每岁春首,开净业社,与者几万人,恒多获验。
尝于定中见西方圣相,因跽而请曰:“愿毕生诵大乘经,期生安养
”乞示要道,一神指曰:“净土在心,有愿即生,何远之有?
”又深夜诵经,感普贤示兆。
遂造普贤像,诵经万部,以严净业。
元祐五年冬,卧疾,谓侍者曰:“吾安养之期已至。
”遂面西累足而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行帜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行帜字法幢
姓林氏瑞安人也,原名增志
明崇祯戊辰进士,官中允
甲申李自成犯阙,抗节不屈,酷刑几毙。
贼败,乃间关南旋。
闻大清定鼎燕京知事不可为,遂薙发为僧,时年已五十四。
初读书兴善寺,即契禅衲。
馆头陀山密印寺,即唐宿觉道场也,古殿将倾,隐怀兴复志。
日与僧摩相讲习,益知有向上事。
及作令蒲圻御史黄宗昌见僧摩有宗门三关语,因问之曰:“儒亦有三关乎?
”曰:“有。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初关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二关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字者,三关也。
宗昌怿然,结契弥厚
及改僧服,居吕峰山,更厉切磋,究心生死。
尝具夙愿,再造密印祖庭,卒达所志。
事多玄感,详载《重兴碑记》。
壬辰曳履四明,登雪窦,拜石奇僧受具足,且付以法焉。
乙未,入大梅山,访汉尉梅子真迹。
钃秽剪荆,新唐僧法常旧观,盖八百馀年荒庭。
至是乃得与诸佛子披霜立雪,本分提持,远近趋跄,渐成丛林。
苒荏六载,复还东瓯
庚子冬,开垆密印。
丙午,应括苍净觉请,以密印付多子无。
丁未夏季,示微疾,舟还陀峰,八月十二日,对众说偈曰:“七十五年间打鬨,总无奇特出常伦
而今撒手悬厓去,一任诸方说幻真。
”悠然而逝,著有《语录》若干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天伦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天伦字仲方姓张氏象山人也。
幼而岐嶷,投广德天宁竺源薙落,源曰:汝志宏远,堪任大法,无为我滞。
时晦机在净慈。
遂往见之。
才入门,机云:“湖山霭霭,湖水洋洋,浸烂鼻孔,塞破眼睛,因甚不知?
云:“通身无影像,步步绝行踪。
”机令更道,拂袖便出。
机俾居侍司,复掌藏钥,惮其繁杂,闻吴兴桃花坞尤僻,邃乃缚茅焉。
一日灌园,忽四山云暝,骤雨疾风,摧折林木,霹雳一声,胸中疑碍顿释。
乃曰: “大奇,大奇,摄转空虚。
颠倒骑蟭螟,呑郤五须弥。
曩于南屏室中屡叩,终不为我道,使当时说破,安有今日邪!
元泰定丁卯,出主庆德东泉,迁明之佛岩。
净觉昙曰:“今日何日?
”曰:“小尽。
”曰:“不宜,明日五月朔,吾即行矣。
”应期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昙元末明初 ? — 1371
慧昙
字觉原
天台人
依越之法果寺
广智笑隐䜣公
说法中天竺。
师造焉。
陈求道之切。
广智斥曰。
从外入者。
决非家珍。
道在自己。
岂向人求耶。
师退。
凝然独坐一室。
久之无所入。
广智一日举百丈野狐话。
大悟曰。
佛法落我手矣。
广智曰。
尔见何道理。
敢尔大言。
师展双手曰。
不直一文钱。
广智颔之。
丙申
王师定建业
师谒上于辕门。
上见师气貌异。
尝叹曰。
此福德僧也。
命主蒋山太平兴国禅寺
时当俭岁。
师化食以给。
其众无阙乏者。
山下田人。
多欲𨽻军籍。
师惧寺田芜废。
请于上而归之。
山之林木。
为樵所剪伐。
师又陈奏。
上封一剑授师曰。
敢有伐木者斩。
山木赖以全。
踰年丁酉
改龙翔为天界。
诏师主之。
每设广荐法会。
师必升座。
举宣法要。
车驾亲帅群臣幸临。
恩数优渥。
远迩学徒。
闻风奔赴。
堂筵至无所容。
先是。
僧堂寮库。
有司权以贮戎器。
久而不归。
上见焉。
亟命出之。
洪武元年
善世院
秩视从二品。
特授师演梵善世利国教大禅师
住持大天界寺
统诸山释教事。
降诰命。
俾服紫方袍。
章逢之士。
以释氏为世蠹请灭除之。
上以其章示师。
师曰。
孔子以佛为西方圣人。
以此知真儒不必非释。
非释必非真儒也。
上亦以佛阴翊王度
却不听。
庚戌夏
奉使西域
辛亥秋
至省合剌国。
布宣天子威德。
其国王喜甚。
馆于佛山寺
待以师礼。
一日呼左右谓曰。
予不能复命矣。
跏趺端坐。
参半问云。
日将出否。
曰未也。
已而复问。
至于四三。
曰日出矣。
恬然而逝。
其日盖丙子云
踰五日颜貌如生。
王大敬叹。
斲香为棺。
聚香代薪。
筑坛而茶毗之。
师广颡丰颐。
平顶大耳。
面作红玉色。
耳白如珂雪。
目光烂烂射人
学者见之。
不威而慑。
及即之也。
盎然而春温。
其遇禅徒。
随机而应。
未尝务为奇巧。
闻者自然有所悟入。
虽位隆望重。
恒处之若寒素。
无毫发自矜意。
为人寡言笑。
喜怒任真。
不能以贵贱异其颜色。
然毗翊宗教
无一息敢忘。
广厦细旃之间。
从容召对。
据经持论。
每罄竭蕴蓄。
松园之复释道私租之免。
皆师之所请也。
慧昙禅师
字觉原
天台杨氏。
少信佛僧。
及得度于绍兴法果寺
具足律仪。
去就秘重。
游泳止观。
华严义坛特称之。
当尔时。
元剌嘛为帝者师。
独尚禅宗。
诸山禅席大振。
阴疑焉。
乃展阅禅册。
难入理解。
不觉心惭。
而起曰。
一言有碍。
万劫羁锁。
遂抵武林
笑隐䜣禅师
发明旨要。
䜣公居中竺。
从游者。
皆一时名贤。
互争识
昙之望遂显。
未发。
开法牛。
首次迁清凉其临众寂静。
虽数千指。
经营内外。
而终岁不闻笑詈之声。
以故风倾都下
保宁蒋山二刹。
皆归于
常谓众曰。
一句子黑漆黑。
无把柄有准则。
还会么。
碓捣东南。
磨推西北。
又曰。
威音王以前。
弥勒佛以后。
有个现成公案。
未敢与汝说破。
何故。
心不负人。
面无惭色。
于是。
有道之流。
益亲朋。
高帝
金陵龙翔寺
为天界。
采有德禅宿主之。
画院。
因图诸山禅师顶相。
进于上。
上独喜昙相曰。
太平隆运沙门也。
遂以居天界。
上常易服携近臣。
私幸天界。
跏趺丈室。
俨然在定。
上顾良久。
叹美而去。
僧问曰。
驾至。
师何不迎。
曰。
驾至乎。
曰。
然。
屈指曰。
山僧持五戒。
僧罔措其语。
朝旨赐
号曰演梵善逝利国教大禅师
上堂曰。
只个现成公案。
众中领解者极多。
错会者不少。
所以金鍮不辨。
玉石不分。
龙河者里。
直要分辨去也。
张上座。
李上座。
一个手臂长。
一个眼睛大。
总似今日达磨一宗。
甚么人担荷。
嘘一声。
下座。
洪武三年
高帝择有志沙门
通诚佛国。
应诏
夏六月御饯都门。
从行者二十馀人。
道经高昌素叶诸国。
诸国俱尊礼之。
以象马传送。
达僧伽罗国
国王并群臣。
昙公于佛山精舍。
师事之。
膝行求法。
敬留休息。
示微疾。
乃呼左右曰。
吾不复进矣。
又与僧伽王言别。
复书遗表并示诸国法语。
至夜半问曰。
日出否。
对曰。
未。
问至再三。
侍者曰。
日出矣。
乃趺坐。
向西而寂。
时洪武四年九月也。
国老臣。
以辟支弗塔悬记而白王。
王遂奉昙禅师
袝葬焉。
明年
尚书回奏。
高帝览遗表。
而嘉惜曰。
中原有僧。
万国之光。
敕建浮屠于雨花台之左。
瘗其所遗衣履。
崇德也。
继而奉诏西行。
宗泐禅师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二
释慧昙字觉原
姓杨氏天台人也。
母贾氏,梦明月自天而堕,取而吞之,遂有娠。
及生,容貌嶷如,不与群童狎。
每入塔庙,辄对法王瞻礼。
父母察其有方外缘,使依越之法果寺诵经论。
年十六,为大僧,受具戒。
已而学律于明庆杲公,习教于高丽教公。
精进力久,忽自叹曰:“毗尼之严,科文之繁,固吾佛祖方便示人。
若欲截断众流,一超直入,非禅波罗密曷能致之。
”时广智笑隐䜣,方敷扬大法于中天竺。
海内仰之,如景星庆云。
往造焉,备陈求道之切。
广智曰:“从外入者,决非家珍。
道在己耳,奚向人求耶。
退凝神,独坐一室,久之未有所入。
广智一日举百丈野狐语,乃大悟,曰:“佛法入我手矣。
只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
广智曰:“尔何所见,敢大言邪。
展两手以示,广智颔之,乃命侍香。
天历二年己巳,龙翔新建,文宗广智为开山住持,实从之,为掌藏钥。
明年庚午广智燕都,见文宗于奎章阁。
同行者皆股栗不能前,独神气恬然。
广智叹曰:“真吾家师子儿也。
”及归寺,新铸铜钟成。
广智曰:“非福慧兼美,莫先鸣钟。
”乃命昙首击之。
至顺二年辛未,出主牛头山祖堂寺。
畚剔秽荒,为之起废。
使殿阁一新,且改其号为“祖山寺”。
至正三年癸未,迁清凉广惠禅寺
复自撙节,使有馀赀,兴葺颓废。
帝师嘉之,授以“净觉妙辩”之号。
寻迁保宁
十六年丙申,明兵取建业太祖于营门。
见其气貌异常,叹曰:“此福德僧也。
”命主蒋山太平兴国寺
时当俭岁,香积之供,恃有檀施,众无匮乏。
山下田夫,多隶军籍。
惧寺田芜废,请而归之。
山中林木为樵者剪伐,又请而禁之。
踰年丁酉,诏改龙翔为大天界寺,命主之。
每设法会,必升座,举宣秘要。
车驾亲临,恩数优洽。
远迩学徒,闻风奔赴,堂筵至无所容。
先是僧堂寮库,有司权以贮戎器,久而不归。
复请于朝,太祖乃命相国李韩公出之,且御书“天下第一禅林”,县之寺门。
洪武元年戊申春三月,开善世院,秩视从二品,特授“演梵善世利国教大禅师”,住持大天界寺,统诸山释教,颁之诰命,赐以紫方袍。
章逢之士,以释为世蠹,请灭除之。
疏再上,太祖其章
曰:“孔子以佛为西方圣人,以此知真儒必不非释,非释必非真儒。
太祖亦以佛教阴翊王度,又善言,毁释之议遂寝。
又闻寺僧多行非法,命严驭之。
但诱以善言,诸部沙门污染习俗者,咸思荡涤,不悖范。
二年己酉冬,得瘖疾,始罢院事。
三年庚戌春三月,疾良已。
夏六月奉使西域
四年辛亥秋七月,至省合刺国,宣布威德。
其国王感慕,馆于佛山寺,待以师礼。
九月庚午示疾。
甲戌见王,自陈欲归之意。
王令名僧咸来相慰。
乙亥浴沐更衣,呼左右曰:“余不能复命矣。
”趺坐,夜半问:“日出否?
侍者曰:“未也。
”已而复问,至于三、四,曰:“日出矣。
”恬然而寂,明洪武四年辛亥秋九月丙子也。
踰五日,貌如生,国王大敬叹,聚香代薪,筑坛而焚之。
王率百僚至坛下,命比丘千馀旋绕诵诸陀罗尼咒,至火灭方已,拾灵骨祔葬其国舍利塔中。
七年甲寅秋九月丙寅,天界住持宗泐,始奉遗衣,藏于金陵聚宝山雨华台傍。
广颡丰颐,平顶大耳,颜作红玉色,耳如白珂,目光炯炯射人
学者见之,不威而慑,及即之也,盎然而温。
若有所叩,随机而应,未尝务为奇巧,闻者自然有所悟入。
其毗翊宗教无一息或忘,广厦细旃之间,从容召对,据经持论,每罄其蕴蓄。
松园之复,释氏私租之免,皆所请也。
弟子法印净戒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具《文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辅良
辅良
字用贞
介庵其号。
苏州吴县范氏子
文正公之十叶孙也。
年十五。
依迎福院薙染圆具。
时笑隐。
集庆之龙翔。
法道宣振。
师往见之。
问答之际。
棒喝兼施。
凡情顿丧。
他日笑隐拈语诘之。
师发言愈厉。
笑隐哂曰。
得则得矣。
奈第二义何。
师弗懈益虔。
久之。
乃契入。
云空川流。
了无留碍。
笑隐曰。
乃知吾不尔欺。
出世秀之资圣。
越之天章
移杭之中天竺。
时海内大乱。
兵燹相仍。
南北两山诸刹。
皆化为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觉场。
凉烟白草。
凄迷于夕照之间。
过者为之兴叹。
康里公。
为浙行省丞相
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
莫师为宜。
恳命居之。
师既至。
剪剔荆丛。
葺茅为庐。
以栖四方学者。
虽当凋零之秋。
开示徒众。
语尤激切。
其言有曰。
达磨一宗。
陵夷殆尽。
汝等用力。
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
无量妙义。
于一毫端。
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
大地为黄金
受之当无所让。
否则遗素餐之愧矣。
岁月流电。
向上之事。
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
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
手疏衣赀。
入公帑散交游。
顾谓左右曰。
翌日巳时吾逝矣。
及期澡浴。
坐而寂。
师性简直。
虽面折人过。
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
无少长。
以诚相遇。
所造偈词。
初不经意。
而语出浑成。
有若宿搆。
举扬大法。
不务缘饰。
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
若海舟航时。
兼修之未尝少怠。
其所见。
盖卓然云。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
姓范氏吴人也。
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
秉性慈祥,素怀善愿。
及诞,聪悟夙发,妙意天成。
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
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
”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
里故多兰若,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
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
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
”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
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
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
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
曰:“吾将焉适?
”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
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
汝何不往依之?
于是往见,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
他日再有所问,应声若响。
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
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
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
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
众颇易之,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
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
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
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为宜,命使居之。
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
虽凋零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
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
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
”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
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
龛留五日,顶有暖气。
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
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
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
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
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
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
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
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
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
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和粹外形,渊懿内朗。
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
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联元末明初 1346 — 1409年七月三日
道联
字季芳
鄞人也。
幼读儒书。
穷理命之学。
长依荐严羲公。
沙门行。
寻尝内记大天界寺
遂嗣法于净觉禅师
矩度雍容。
进退咸有恒则。
盖温然如玉者也。
丛林之中。
咸器重之。
或挽其为住持事。
则谦然不敢当。
且曰。
我心学。
未能尽明也。
三乘十二分之说。
亦未能尽通也。
我归四明山中。
求诸己而已矣。
宋公。
亦作序送之。
二公皆于道有闻。
而退然不居。
有高尚之风焉。
宜乎。
见称于长者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道联字祖芳晚号拙逸叟姓陆氏鄞人也。
幼而英敏,举止不凡,读书尤慧,过目成诵,父母钟爱之。
稍长即好内典,慕出世法。
年十四,往游西浙,礼昆山荐严、悦堂颜。
时玺书再下,有金襕法衣之赐,王公大臣函书问道,黑白奔走如市,随机接引,沾被殊多。
既栖止,遂亦得度。
久之,受具足戒于鄞之五台寺,复还昆山,则荐严已更主席,物禅师,一见器之,遂留侍室。
方笃意禅学,兼穷止观,废寝忘飧,惟务明心见性。
用志精专,智藏为开,词源涌泻,辩若悬河,同侣无出其右者。
明洪武九年丙辰,随侍佛心住持灵谷,已名震京刹。
天界觉源昙,重其才识,延居记室,声誉益著。
一时湖海尊宿,若穆庵康、恕中温、木庵聪,皆相与忘年,往复酬唱,激扬宗旨,莫不服其解脱。
始出世台之广孝,迁紫箨道场、景山、补陀、能仁,六徙名刹,而至净慈。
所主法席,策励后学,随机开示,各极归趣,缁素向化,道誉为禅林之冠。
洪武壬申,净慈又燬,力任恢复,不数年,殿宇堂室为之一新。
先是,兹寺困于赋役,白有司减去田税,蠲除徭役,众赖以安。
既而举任僧录,以疾固辞。
王闻而贤之,锡之衣盂。
永乐四年丙戌,朝廷纂脩大典,再被徵召,命为释教总裁,以其博通经典,文理缜密,恩宠方深,事毕还山。
五年丁亥,寺僧擅自披薙,因事逮及,例谪五台
礼部尚书赵羾名奏闻,驿召至,上加慰劳。
己丑七月三日,坐逝于京邸大祐国寺,世寿六十四,僧腊五十,著有《拙逸语录》行世。
文宗为之嗟悼,敕工部备龛茶毗,归葬藕花居之阴建塔焉。
胡濙为作铭,刻于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